美文示范
云端之巅的坚实后盾:HACA携手KE...
55世纪平台怎么样
12月24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获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印发,这是义乌国际贸易的新一轮改革,重点包括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提升贸易平台功能、完善跨境电商规则、加强内外贸一体化标准建设等。
早在2011年,义乌承担了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任务,成为我国第10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通过十多年改革实践,义乌创设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全国22个省39个市场复制推广。“义新欧”中欧班列、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通达1000多个境外城市55世纪平台怎么样,带动210万中小微企业发展、3200万劳动力就业,为广大中小微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搭建了共享平台。得益于改革,义乌也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常住人口近200万(190.3万)的Ⅱ型大城市,出口规模从全国的1‰提高到1/50,快递业务量10年翻了近30倍,占全国1/12。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专程到了义乌,勉励“义乌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浙江省政府于去年12月向国务院上报了深化义乌国贸改革的请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大力支持下,改革总体方案顺利获批。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军在发布会上表示,上一轮改革侧重在出口贸易,重点解决的是“卖全球”问题,义乌出口从改革前2010年约200亿元到2023年突破5000亿元,增长超24倍,为稳外贸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进出口比例看,义乌进口大致是出口的1/10左右,因此需要在进口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此,新一轮改革将重点在进口“买全球”方面加速破题,同时继续在“卖全球”上迭代深化55世纪平台怎么样,最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新一轮改革将给广大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诸多红利。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王健介绍,上一轮改革中,义乌以小商品撬动全球大市场、以小企业带动产业大集群、以小体量激活区域协同大发展。新一轮改革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低门槛低成本参与国际贸易,成为国家外贸稳增长重要举措。《方案》指出,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核心是适应交易即时化、订单碎片化、物流包裹化等国际贸易新趋势,将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通过开拓义新欧、义甬舟两大开放通道,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与全球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出海通道贯通连接。
《方案》指出,将进一步放大“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线路多、货源支撑强、运输时效快等优势,提升中欧班列区域集结能力,深化铁路运单物权化改革,创新“全程时刻表”服务体系,实现固定车次、固定线路、固定班期运行,提高货物集散服务效率;深化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拓展直连直通的国际海运航线,织密欧亚国际公路运输网络55世纪平台怎么样,加强“一带一路”沿线交流合作。此外,《方案》明确要推动完善跨境电商规则,更好体现中小企业、平台各方意愿和利益,在数据流动、商品溯源、电子签名、争端解决、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加快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规则标准相融相通。
《方案》还指出,要加强内外贸一体化标准建设,建立小商品国际化标准体系,推动“标准进市场”,争取开展国家小商品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每年发布一批小商品国际标准;要提升贸易平台功能。重点是两个平台,第一个是综合保税区,核心是实现两个联动,一是保税区与海外仓的联动,让商品在境内外分拨存储更加灵活高效;二是保税区与商品市场、铁路场站、航空口岸等联动,提升保税商品区内外流转效率。第二个是建设以“全球数贸中心”为标志的第六代义乌小商品市场,着力提升全程物流履约能力,推动“义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好服务市场收付款,打造面向新生代青年创业群体的数字贸易服务生态。
55世纪平台怎么样
2020年12月17日,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在西南政法大学开讲,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景汉朝结合多年来参与司法改革实践和顶层设计的亲身经历,向在校师生系统介绍了政法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详细讲解了司法改革为什么改、改了什么、怎么改等重大问题。这是中国政法实务大讲堂自2019年创办以来,首次在京外高校举办。讲座由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付子堂主持。
景汉朝首先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远景目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司法改革有什么规律可循,又要达到什么目标?景汉朝指出,从改革内容看,我国的司法改革经历了“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历程,从计划经济时代交易少、纠纷少、案件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纠纷案件不断增多,司法体制改革也呈现出“强调当事人举证责任——庭审方式改革——审判方式改革——诉讼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脉络,这一轨迹与逻辑,是对司法改革规律性认识的生动阐释,完全体现了问题导向,符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司法改革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处理好公正与效率的对立统一关系,提高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的风气。
司法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景汉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司法责任制改革作为“牛鼻子”,以此为主线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实行司法责任制,首先是把办案能力过硬的人员选拔到法官、检察官岗位上,把司法工作人员分为法官检察官、司法辅助人员、政工党务等司法行政人员三类,对法官、检察官实行员额制,推动法官检察官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其次是按照权、责、利一致的原则,赋予法官检察官办案权力,并对自己办的案件负责,既明确法官、检察官的办案职权,又明确责任,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以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再次是完善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符合司法职业特点并与单独职务序列配套的保障和激励机制,确保权、责、利相统一。第四是因地制宜推进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防止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保障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
景汉朝强调,向法官检察官放权,不能“一放了之”,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建立防止权力干预司法的制度,有力震慑了领导干部“打招呼”、“批条子”,以及当事人“找门路”“拉关系”。当庭宣判挤压了关系案、人情案的存在空间。以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平台为代表的一系列司法公开和信息化改革,生动诠释了“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的道理。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大幅提升,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评价民商事司法制度与法院工作质效的法院竞争力排名第5、其中“司法程序质量”排名第1,美国权威民调机构公布的2019年全球法律和秩序指数排名,我国排第3。这些成绩不时引起在场同学们的热议。
经过多年的推进,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改革之路,有哪些原则必须坚持?又有哪些启示?景汉朝指出,我国司法改革的历程充分说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无论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定舵把向、宏观设计,还是微观突破、落实落地55世纪平台怎么样,没有党的坚强领导,不可能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在我们这个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单一制大国,盗窃罪的入罪标准,是适用同一标准还是区别对待更加公正?”“熟人社会、模糊文化、厌讼传统等55世纪平台怎么样,对司法和司法体制改革又有着什么影响?”景汉朝一连串的透彻分析,让师生们连连称赞。